【亞基帕王來訪】
「過了些日子,亞基帕王和百尼基氏來到該撒利亞,問非斯都安。在那裡住了多日,非斯都將保羅的事告訴王,說:『這裡有一個人,是腓力斯留在監裡的。」(徒二十五13~14)
過了些日子,正好亞基帕王二世及其百尼基氏拜訪非都斯,問非斯都的安。亞基帕王二世是希律亞基帕一世的兒子,其父殺害雅各,又監禁彼得。百尼基氏和前任巡撫腓力斯的妻子土西拉,均為亞基帕王二世的姊妹。非斯都向他提說保羅的案件,並作了一些背景的說明 ── 眾人都說耶穌是已經死了,但「保羅卻說祂是活著的」。亞基帕王好奇,也想要親自聽保羅的分訴,因此兩人會審保羅。其實他們不是正式開庭審訊案件,只不過是為了評估案情以取得陳奏資料,而特地舉行的聽證會。亞基帕王正準備要聽保羅為自己辯護之前,非斯都先向亞基帕王宣稱保羅沒有犯什麼該死的罪,應獲釋放;但因保羅上告於該撒,只好預備將他解去羅馬。接著,非斯都解釋,他正苦於如何向皇帝該撒陳奏保羅的案情。這是因亞基帕沒有司法權,而非斯都也已喪失了對保羅的審判權責。
【一台好戲】
這裡值得我們注意的,就是保羅的遭遇,見證了他所說的「因為我們成了一臺戲,給世人和天使觀看。」(林前四9)在這裡,我們看見那編排歷史導演的神,正執導一台好戲,而劇本內容則是以「又為一個人名叫耶穌,是已經死了,保羅卻說他是活著的」為中心。在這一台戲,猶太領袖、王公、大臣、貴婦不過是配角,一切都是為主角保羅往羅馬作見證而舖路。在這台戲,有四班人扮演不同的角色:
-
1. 不擇手段的猶太領袖 ── 雖然過了兩年,保羅因他們的控告仍在牢獄中;但他們的仇恨未消,仍然扮演反派角色。他們為了排除異己,不擇手段,並以人多勢眾來製造聲勢,並且繼續說謊話與捏造事實 ── 「許多重大的事……不能證實」(徒二十五7)。若他們所控告的事是屬實,足以置保羅於死地。然而,因神多次的幹預,使他們的計謀都成空。
2. 權貴一場空的腓斯都 ── 他外表勤政愛民,又秉公辦事,但實際是兩面討好,敷衍塞責;知法卻不守法,全為保護自己利益;對屬靈的事完全無知。雖然按法他早應把保羅釋放了,但他卻自顧人情,而玩弄政治手腕,因此顯出他的偏頗,就問保羅是否願意在耶路撒冷受他審訊。這種人怎可信任?在處理保羅的案件事上,他應可被算為最差的男配角。根據歷史的記載他兩年後便死於任內。
3. 虛榮的亞基帕王 ── 他自以為關心宗教事物,也願聽保羅的辯論,實則為顯示自己聲勢。那他天穿著王的紫袍,「大張威勢而來」(徒二十五23)到非斯都巡撫的殿堂。看起來,他好像是要來表演一場壓軸秀,其實他不過是一個跑龍套的。他虛張聲勢,要審問保羅,但他並沒有司法審判權。
4. 全力以赴的保羅 ── 觀眾雖都頑劣無心,戲本看起來也好像不合理,但他卻沒有一點自憐與怨言。既有舞臺,他就藉著每一個機會為至寶主耶穌作見證。本戲的高潮就是他上告於該撒,因此他開始向羅馬出發,而盡傳福音的職事。他可是最佳的男主角,為主正傾力而演出。布魯斯說的好,「對讀者而言,他才是該場面裡的真正大人物。」這正是應驗主對亞拿尼亞說的話:「他是我所揀選的器皿,要在……君王……面前,宣揚我的名。」(徒九15)
-
1. 《使徒行傳》二十五章描述四班人 ── 猶太教人士,非斯都,亞基帕和保羅,都扮演著不同的角色。不管我們擁有什麼身份或地位,人生本是一臺好戲,就看我們如何演繹。而我們是否正為主傾力而演出呢?
2. 在人生的舞臺上,誰才是我們人生的導演呢?我們是否經歷祂將我們人生的悲劇化為喜劇呢?